江西古代的农业生态智慧:kaiyun
中国是以农立国之邦,在一万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缔造了辉煌辉煌光耀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湛的农业智慧和生态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文明生长的基础。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亚热带季民风候区,光照富足,雨量丰沛,具备生长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江西三面环山,北部是向鄱阳湖倾斜的广袤平原,为中国稻作起源地之一;中部吉泰平原、东部赣抚平原以及赣西和赣南山地间漫衍的众多盆地,都适宜稻作。
所以,江西向来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依赖江西的粮食支撑其政权。
隋唐时期,朝廷每年从江西调出大量的粮食。南宋时期,朝廷每年从江西调出600万石粮食。明清时期,不仅朝廷需要江西的粮食支撑,江西周边如广东、福建以及长三角的江南地域,其手工业生长也依靠江西的粮食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西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地,每年向国家提供100亿斤商品粮,是全国从未中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另一个是吉林省)。江西众多的丘陵、山地宜于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自古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生长了富厚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及农产物加工业。
此外,江西众多的河网湖泊,也便于生长渔业。正是以土地、山林、河湖为生存之本,江西在恒久依赖自然和使用自然的历程中,形成众多的农业智慧和富厚的农业生态文化,值得人们世代传承。以乡规民约掩护农业资源 在恒久的生产运动中,劳感人民充实体悟和深切认识到土地、森林、水源、耕牛和有益动物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这些资源是生存之本,必须加以掩护,否则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对于如何掩护,劳感人民形成了最纯朴又最智慧的方法,即告竣一个相互都能接受的约定,大家严格遵守,违者受罚。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乡规民约,是铭刻在乡民心里的“法”。 中国传统的乡规民约是社会下层组织成员配合制定或约定并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多数会形成文字,有的只是约定俗成且世代传承与遵守。
由于乡规民约对下层社会治理有正能量的作用,故而传续不停、历史悠久。据《周礼》纪录,早在两千多年前周代的乡里就有敬老睦邻的规约。
北宋有吕大钧编撰的《蓝田吕氏乡约》,南宋有朱熹编修的《增损吕氏乡约》。《蓝田吕氏乡约》包罗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磨难相恤”四项内容,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
《增损吕氏乡约》则突出了教养和划定品级秩序的作用。明代有王阳明在南赣(即今世的赣南,清代包罗赣州府、南安府和宁都直隶州)制定并推行的《南赣乡约》,要求:“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怙恃,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温顺尔乡里,死丧相助,磨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戒,息讼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乡约推行后,南赣地域“人心淳正、守礼畏法”,成为古代社会推行乡规民约的范例。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乡规民约在中国下层社会一直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传统的乡规民约是以儒家思想为焦点,努力提倡“德、善、亲亲、尊尊”、忠君、敬老、孝悌、睦邻等儒家规范。
这些乡约主要包罗以下几种:一是劝善性规范,如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磨难相恤,引导乡民相帮相助、遵礼向善;二是惩戒性规范,对赌钱、乱伦、奢靡、兴讼、斗殴、私宰耕牛、邪教、烟害、抢孀等社会恶俗加以克制、惩戒,从而引导乡民的价值看法,规范乡民的行为方式,淳美社会民俗;三是维护公益类规范,对危害公益的行为加以克制,如克制和惩戒伐坟山、乱砍滥伐、纵火山林等行为。正因为乡规民约可以化解乡民之间在产业、土地、山林、水源、坟地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或因婚配不慎、轻易许诺、事后毁约而争讼不休甚至械斗等矛盾,并禁赌、禁奢、禁讼等,所以对维护社会下层稳定起过重要作用,弥补了国家法之不足。
中国传统的乡规民约对生态掩护起过重要作用。如族规家法作为传统乡规民约的一种,其中有不少掩护情况和生态的内容。如清代道光年间流坑董氏“樟木坑禁约”对掩护山林有如下划定: 为约法严禁山林,杜戕害,以资生息事:窃议樟木坑、小带等处之山,为吾房刍荛所出,实为公私日用所由生也。
先人栽植造就,所有松杉杂木,及茶子等树,原为后人生活之地。每年入山摘取茶子,合房均沾其利。或遇有大工程,即选杉树出售,颇堪供用。
盖土地所宜,不粪不耕,而能潜滋暗长,诚为自然之美利也。特恐斧斤不时,旦旦而伐,则萌蘖不能遂其生,拱把何由得大?迩来子弟非法,日以樵苏为名,盗砍枝桠,夹带柴薪内挑归。一人作俑,众皆效尤。
设也有取无禁,则日损一日,渐次变为荒邱,公用何从取办?不思众祠失其靠望,未来因公务敛派各户,亦难免悉索之忧。况尔辈只图眼前便易,逐日多得不外些微,一朝受罚,所失何止十倍?此辈顽疲子孙,其情可恶!兹特约法严禁。
除斫取地柴外,如有偷取树木一枝一桠者,一经察获,立拘赃犯到祠,划分责罚。见证报信,亦即记功给赏。
其有在场确见,徇情隐匿,亦拟为从,一体同罚。如敢再三戕害,及藐法欺尊,恃悍拒抗等情,定行从重责罚,并即削黜,终身不许分取木子。
若五十以上尊长,恃老故犯,除加等议罚外,并即摘其祭祀休咎酒肉,终身不许入祠。众力同攻,断不宽纵。自今以后,各宜相互规勉。
或有子弟冥顽,该父兄须要平时儆诫,省得当祠失色。尚其禀遵前议,毋贻忏悔可也。特此通知。 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季冬月 日合房公立 此外,江西各地许多族规家法对宗族的风水林木也都有很明确的掩护划定,盗伐者轻则受罚,重则告官究治。
传统的乡規民约向来重视水源的掩护。水为乡村的生气,江西乡民们向来重视防治水污染,重视净化情况和清洁水源。如古代婺源乡约划定定期清理沟渠。乡民们每年冬春枯水季节,使用农闲时光由族长牵头组织“洗河”一次,清淤除障,保持河流通通无阻,以利来年洪水的有效宣泄与排放。
再如克制日出前在沟里洗衣,克制渠内放养鹅鸭,克制挖断蓄水堤坝等等。传统的乡规民约重视掩护动物,特别是掩护耕牛,如克制盗牵耕牛到别处私宰,克制有病猪牛入村,防止疫病,克制偷盗家禽家畜和塘鱼,克制药鱼等等。
传统的乡规民约还重视对土壤的掩护。清代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对山区的过分垦殖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灾难。
因此,一些宗族通过族规家法掩护自然资源,如门路两旁克制开种以免沙土泻流壅塞,种植苗木,掩护山场水土资源,严禁毁林垦种等等。 传统的乡规民约对破坏生态掩护的行为有严厉的惩戒性、克制性和处罚性规范,如对纵火烧山者有品评教育、杖责、罚款与赔偿、开除族籍、鸣官究治甚至正法等规范;对掩护生态者则有夸奖性划定,如对举报毁林者给予夸奖等。 传统乡规民约的宣传形式有:勒石树碑于村头田头,书写在木牌上悬挂于宗族祠堂墙壁,载于族谱,等等。
传统乡规民约,特别是族规家法,对掩护树木、维护生态,防止聚落水土流失,改善乡村气候小情况,保障乡民的生存基础,造就乡民敬服和掩护情况的习惯,都起过很好的作用。 今世江西在生长有机农业的历程中仍然借助乡规民约的气力。如万载县作为全国有机农业典型示范县,早在1999年即已开始培植绿色有机农业,其用乡规民约推广有机农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乐成履历。
万载在生长有机农业的历程中,通过各乡镇人大代表会制定“生长有机农业条约”,并将此条约书写于各村民房墙上或树牌于村头,将生长有机农业的要求普及性地见告村民,包罗勉励性规范和克制性规范,如:勉励农民生长养殖业和积造有机肥,勉励农民搞好工业结构调整;克制在有机农业乡规模内销售和使用无机农药、化肥、除草剂、转基因种子、激素、浓缩饲料等违禁物,否则没收违禁物并罚款,并对屡教不改者处罚;克制在有机农业乡规模内收购、贩运、捕捉青蛙、蛇類等害虫天敌,违者罚款并没收工具及所捕动物,情节严重者送司法机关处置惩罚;克制在有机农业乡规模内狩猎、炸鱼、毒鱼,违者没收工具并罚款,情节严重者送司法机关处置惩罚;严禁未经批准在有机农业乡规模内采矿、取土、垦山、伐木、野外用火、拓荒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发现后视情节轻重处置惩罚;奖励举报违反有机农业条约者。万载县推广有机农业条约,是使用传统乡规民约生长经济、掩护生态的范例。 以乡规民约来掩护农业资源,掩护农民的生存之根,这是江西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智慧。
多熟种植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江西有生长水稻种植的条件,这就是平原和盆地宜于种稻;同时,江西有宽大的丘陵山区,宜于种植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在明中期以前,江西的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江西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从万年仙人洞的考古发现可知,早在12 000年前,江西先民就已经在驯化野生稻。在唐代,江西已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北宋王钦若、杨亿等人奉皇命编撰的《册府元龟》曾纪录,唐代的江西、湖南土地肥沃,生产的农产物比其他地方多,所谓“地称沃壤,所出常倍他州”。在宋代,江西是朝廷粮食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明中后期和清前期,由于闽粤人口大量移入,江西显得人多地少,解决用饭问题成为社会生长的关键,江西人民总结了恒久以来农业生长的履历,缔造出一系列既掩护生态又提高土地使用率的措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而科学地施肥 从明代江西奉新人宋应星的《天物开物》可知,明代江西有些地方用绿豆粉和黄豆肥田,这是一种既生态又很有效的肥田之法。“南方磨绿豆粉者,取溲浆灌田肥甚。
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土方寸,得谷之息倍焉。”延至清代,江西有些地方仍然使用这种肥田法,如《九江府志》纪录:“山乡以豆萁未老者肥田。”直至现代,赣南有些地方仍然延用这种生态的绿豆粉和黄豆肥田法。
明末,烟草传入江西,至清前期江西地域已大量栽种。乡民发现,用烟梗可肥田并防治水稻虫害,这是清代江西农业耕作技术的新生长。这种方法主要行之于赣南。《安远县志》纪录:“每秋间番稻插田,值秋阳蒸郁,多生蟊贼,食根食节。
农人以烟骨摏碎,或以烟梗断寸许,撮以根旁,虫杀而槁者立苏,兼能肥禾。”《雩都县志》纪录:“晚稻俗名番粳,有赤白二种,小暑下种。
农人於立秋前后登其前禾,而以此下莳,十月点以烟梗,又十日壅以稻灰,信矣。”此外,赣南其他一些县志也有类似的纪录。 烟梗不仅能肥禾及防治水稻虫害,而烟与薯芋同种,也能起到肥田和防治虫害的作用。《瑞金县志》纪录:“(芋)二、三月与烟同种,烟六月收,芋必八九月乃收,亦先后不妨。
且烟田肥,故芋繁衍而味尤佳,松脆香滑。”《宁都直隶州志》纪录:“薯,俗呼为山薯,种出交趾,故又名甘薯,山土田土皆可种。瑞金多于种烟隙地种之。
” 用黄豆和烟梗肥田及防虫害,既有效又生态,这是一种生态智慧。引种适于旱地种植的杂粮 明清时期江西人口大增,为解决粮食危机,农民开始引种适于旱地种植的粮食作物,这就是蕃薯和玉米。这既掩护生态,又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明末清初,蕃薯传入赣南。
《石城县志》纪录:“甘薯原出交趾,得名……石邑向有不多,近下水种山者繁殖,以备二餔不足,虽多食不伤人,亦救荒一善物也。”乾隆时期的安远,“耕山者出最多。
大者数斤,谷贵以此疗饥”;瑞金“向时此种尚少,近年比户皆种,用代杂粮,可充腹,鲜食尤脆爽”。清前期,赣南各县山区都栽种甘薯,甘薯徐徐成为主要食粮。
明末清初,玉米在赣南的种植不如蕃薯广泛,仅是小面积的栽培。乾隆时的安远,“观音粟即包粟,有子白须,其梢竿可为帚”。其他各县的情况大要类似,玉米的栽种仅在“山间隙地”。 清代前期,客家人将蕃薯等旱粮传入赣西北山区并大规模种植。
乾隆初年这些农作物被传入万载。《万载县土著志》纪录:“(甘薯)乾隆初来自闽广,土人种之以代饭。”在义宁州,乾隆年间政府“广劝栽培以为救荒”。
而在北部的幕阜山区,由于湖北流民大规模垦山,蕃薯的种植规模则十分庞大。这充实使用了赣西北山区的土地,对解决人口压力带来的粮食紧缺问题有重要作用。清代初年,福建移民将蕃薯和玉米传入赣东北,至乾隆年间已在赣东北山区各县种植。
《广信府志》纪录:“有昔无现在盛者,甘薯出西洋,闽粤人来此耕山者,携其泛海所得苗种之,日渐繁多,色黄味甘,食之疗饥,可以备荒,历今三十余年矣。”同书还纪录:“近更有所谓苞粟者,又名珍珠果,蒸食可果腹,亦可为饼饵,土人于山上种之,赢利甚丰。” 甘薯和玉米的种植,对解决因人口增多而发生的粮食压力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使农业耕作技术向精致化偏向生长。
因地制宜地推行多种形式的多熟制 从明清时期的方志纪录可知,明代江西是以一季稻为主,有些地方是稻麦、稻豆两熟制。如《建昌府志》纪录:“麦,十月种四月收。
”《袁州府志》纪录:“有黄豆青皮豆……泥豆,秋刈稻涸田种之,十月刈。” 清代江西多熟制的形式有水稻双季连作,稻麦、稻油、稻豆、稻荞复种制,水稻双季间作,以及稻豆间作制。 对于清代水稻双季连作的推广,康熙、乾隆天子有着历史的功劳。康熙和乾隆两位天子都很重视在长江流域推广双季稻。
康熙天子在丰泽园水田中曾发现一个变异的早熟单株,并选拔培育成一个早熟品种,名之为“御稻”,其特点是“一岁两种,亦能成熟”。“御稻”在江苏、浙江试验推广,取得乐成。康熙五十七年(1718),江西巡抚白潢将“御稻”分发给南昌、瑞州、袁州、临江、吉安、抚州、建昌、广信、饶州、南康、九江、南安、赣州等13府举行试验示范,共试验示范175亩,总产458石。
这次试验示范对推广双季稻起了一定的作用。至乾隆年间,江西各地已普遍栽种双季连作稻。《南城县志》纪录:“早稻收后两种。”《瑞金县志》纪录:“六月早稻登场,晚禾布种。
”赣西北的《袁州府志》也有类似的纪录:“膏腴之地再熟,俗名二禾;六月莳艺,九月收获。”在清代中后期,赣南和赣东北还盛行双季三熟制。
《赣州府志》纪录:“稻有早、中、晚三种。早稻,春种夏收;中稻,春种秋收;晚稻,于刈早稻后下种,十月始收。种虽有三,实二收而已。
” 在一些山区或者热能、水源不足的地方,则普遍是稻麦、稻油、稻荞两熟制。如上述乾隆年间的南城县和瑞金县即有“收晚稻种麦”,或水稻收获后接种“大麦油菜”的纪录。《袁州府志》纪录:“有黄豆、黑豆、青皮豆,刈禾后种。
”《广信府志》纪录:“惟黄豆刈禾后种诸田间,春豆多取山地种之。”《九江府志》纪录:“或於获稻后种荞麦、苦麥,不欲虚地力也。”《赣州府志》纪录:“其气候不齐之乡,再收不外菽芋之属,无晚稻也。” 水稻除上述的双季连作之外,即是双季间作制,这主要是赣西北和赣中栽种丫禾的方法:“四月间於早禾地内插,俟早稻收割耘之,九月始获。
” 稻豆间作制则是清代江西各地盛行的、提高土地使用率的方法。《九江府志》纪录:“诸豆诸瓜俱於田畔地沟及山麓硗瘠处种之,不以美壤。”《袁州府志》纪录:“其红豆、绛豆、绿豆、豌豆、泥豆、蛾眉豆皆取山间及隙地种之。
”此外,广信、赣州、抚州等府县志都有类似的纪录。 这种引种旱地杂粮和多熟制种植,也是农业的生态智慧,是劳感人民恒久劳作取得的乐成履历。
巧用水力以抗灾减灾 江西是一个自然灾害比力多发的地域,以水旱灾害为主,另有蝗、雪、雹、冻等灾。江西的劳感人民在恒久的生产劳动和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历程中,缔造了一系列抗灾减灾的方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巧用水力以抗灾减灾。
水,在水灾时要疏泄,在旱灾时要引水抗旱,巧用水力就是重要的农业生态智慧。在恒久的农业生产劳动和抗灾减灾的历史中,江西劳感人民缔造出一些巧用水力以抗灾减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力工具的缔造与应用 中国古代在江南水乡广泛应用的取水工具和水力加工工具,有水车(翻车)、筒车、水转翻车、水碓、水磨等。
这些富有智慧的缔造发现未必都是江西人的发现,但在江西地域的宽大农村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仍然反映了劳感人民的生态智慧。 翻车,又称龙骨车、踏车、人车,汉代已有,直至近现代被广泛使用。据《后汉书·张让传》纪录,汉代毕岚创制翻车。
三国时期,马均又加以革新。到唐代时已广泛使用。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农器图谱·浇灌门》对翻车形貌说:“上高旱之田,凡临水段皆可制用”;“水具中机械巧捷,惟此为最”。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翻车曾有形象形貌:“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畦翠浪走云阵,刺水绿秧抽稻芽。”据宋应星《天工开物·水利》纪录,另有一种牛力转盘翻车,功效高人力翻车一倍,“大略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如图所示。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牛力转盘翻车图 明代江西人对翻车又有创新,这就是拔车,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小型手摇翻车,使用时双手各执一摇柄,一推一拉,交互使用,可将水提上数尺的高度。
“其浅池、小浍不载长车者,则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这种拔车结构简朴而又轻巧,轻便灵活,人人可掮走,近水低田,最为适应。这是江西人民为适应江西自然情况而富有智慧的缔造。宋应星《天宫开物》中的拔车图 在古代江西农村使用得比力广泛的另有筒车。
简车发现于唐代,直至近现代仍在使用,如图3所示。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筒车图 除水利浇灌工具外,另有一些水力加工工具,这也是劳感人民巧用水力而富有智慧的发现,如水碓、水磨、水碾等。
(二)水利工程的修建 江西水旱灾害较多,为抗灾减灾,江西人民不停地兴建和维修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也是一种生态智慧,目的是为了使用水力服务农业生产,同时淘汰自然灾害。 从汉代开始,江西的一些地方政府就开发水利,兴修水利工程。
在唐代,江西的地方政府已较多和较大规模地组织水利建设。到宋代,江西已形成了一套适应自身情况且具有南方特色的水利修建技术,这就是堤、垱、渠、陂塘的修建和水沟的疏通。这套水利修筑技术到元代时越发成熟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除修浚旧有的陂塘、堤、垱等外,元代修筑的较大的水利工程有丰城的官垱、新城的路堤、德安的敷林陂、南安的石陂等。明清两代的水利特点仍是大规模的修筑堤、垱。
明代修建较大的堤垱工程有新城的蛇丝陂、九江的甘棠堤、南昌的章江堤和焦堤、清江的赵家园堤、泰和的破塘口矶、吉水的徐公堤、进贤的丰乐圩等。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所修建的较大堤垱工程有南昌西南的少宰堤、丰城的七熊坊垱、弋阳的松石港堤、弋阳与兴安接壤的白石堤、清江的白公堤、丰城的曾子垱等。 堤,一般是用石头砌成,往往工程浩荡,而所起的作用,一是掩护城址和住民,二是掩护农田。
自汉至清,江西地方政府不停组织人力和物力筑堤捍江及修建河堤和湖堤,所起作用庞大。如《丰城县志》纪录:“(丰城)为赣吉下流也,阵势洼甚,每岁春夏水暴至,方数十里汇为巨泽。”自唐代至明代,地方政府组织修建了众多堤垱,才使水“不暴民田”。
再如《新建县志》纪录:南昌府的谯堤“障民居五千余家,田数万亩”。垱,是为了便于浇灌而修筑的小土堤。
在江西农村,这种水利设施众多。 水渠,有大型和小型,是重要的农田水利工程。元代王祯《农书·农器图谱·浇灌门》纪录:“浚渠,凡川泽之水,必开渠引用,可及于田……所谓人定胜天,岂不信哉!”江西古代曾开挖过一些大型水渠,如袁州西南的李渠,“阔可通舟,邦人利之”,且“民田藉惟荫灌者不行胜计”。
此渠于唐代开挖,宋明两代多次疏浚,一直作用庞大。另有如明代吉安的云阜济渠,“渠长六里,荫田万亩”。
陂塘,即王祯《农书·农器图谱·浇灌门》所载:“《说文》曰:陂,野池也。塘犹堰也,陂必有塘,故曰陂塘。”。
陂塘是相连的,这是南方特色,也是最能反映民间生态智慧的水利特点。在中国的南方漫衍着大量的陂塘,对农田浇灌起着重要作用,既可蓄水又可防止流水四溢造成水灾。
此外,陂塘还可畜育鱼鳖、栽种菱藕之类。王祯《农书》纪录:“(陂塘)其利可胜言哉?诗云:陂水塘高复袤延,拒流宁使迅如川,斗门解泄三时旱,尺泽能添十倍田。
”众多的陂塘是江西生长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因势利导,使用陂塘浇灌农田,是江西人民重要的生态智慧。 上述几个方面已充实说明晰江西的先民在农业生产中形成了许多充满魅力的生态智慧,但江西先民的农业生态智慧,不仅仅体现在上述的几个方面,另有许多生态和科技智慧值得我们去总结和传承,从而更好地以绿色托起江西的今天和明天。
本文关键词:江西,古代,kaiyun,的,农业,生态,智慧,kaiyun,中国,是以
本文来源:kaiyun-www.gdyiban.com
同类文章排行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在人工智能炒热机器人时,也被人把风带进了教
- 最多看64次?《你的名字。》影迷简直疯了
- 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
- 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躺着赚钱的自动驾驶 | 虎
- 共享,正从风口到风险
- 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
- “母亲水窖”爱心观察团探访凉山今日启程
最新资讯文章
-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
- 安信医学的高分子绷带是不是适合每一位骨折患者?
- 从"和"到"怼",看中国互联网舆论
- 喜讯!城固县新媒体达人事情室建立!
- “母亲水窖”爱心观察团探访凉山今日启程
- 《龙珠:超》动画第48话文字情报预告 比鲁斯VS特兰克斯
- 最多看64次?《你的名字。》影迷简直疯了
- 《机动战士高达:雷霆宙域》第二季PV公开 全新角色登场-kaiyu
- 《火影忍者》鸣人佐助化身风雷神手办 花样型男小鲜肉【kaiyu
- “kaiyun”超偷懒!漫改电影《亚人》海报公开
- 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AI在内容分发上的绊脚石
- 为什么大公司的高管们都爱练咏春?
- “去乐视化”之后,新易到的机会在哪儿?
- 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
- 国产顶级“二次元”IP:三国
- 刮着大风的人工智能,躺着赚钱的自动驾驶 | 虎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谈谈用户体验与风控的平衡性